400-7788-529
在教育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,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会感受到“万事开头难”的困扰。尤其是在回合教学的第一步——指令的传达上,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,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。
今天,我们来好好聊一聊关于指令这件事儿。
什么是指令
指个体能够通过语言/非语言理解他人的意思,并根据这些指令执行相应的行为。这在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服从性方面是非常重要的。听指令涉及注意力、理解力和模仿能力几个关键因素。对于自闭症孩子,指令就是你要求他做事时,所要说的话。
指令分类
①语言指令
语言指令指在特定情境下,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发出的明确指示或命令。
例如:我们想让孩子去关门,这时我们说“关门/把门关上/你去关门” 这就是给孩子下的语言指令。
②非语言指令
通过手势,示范动作,物品,表情,卡片,视觉图表,来让孩子做事。例如:
手势:我们想让孩子小嘴巴安静下来,这时我们可以用手势来下指令,把手指放在嘴巴前做出“嘘”的动作。
物品:可以使用特定的物品作为指令,使用玩具引导孩子做某事。
表情:面部表情传达指令,如微笑表示友好,皱眉表示不满等。
指令的四大原则
①一致性
在教自闭症孩子听指令初期,不同人的指令一定要一致。
以名字为例:有叫儿子的,有叫宝贝的。初期最好都和机构老师统一,就叫孩子的“大名”就可以了,能力提升以后再去泛化。
② 千万不要重复
给予指令了,孩子没反应,可以进行辅助,建立起“言出必行”这个法则。
举例:喊孩子去洗手,孩子没有反应。这个时候不要再重复让孩子去洗手的指令,应该直接带孩子去洗手。
③ 要有明确目标及预期反应
给孩子给予指令前,你心里要定个目标,就是到底想要孩子干啥。
举例:呼唤孩子来饭桌吃饭,预期反应是孩子直接来到饭桌,但是可能会出现错误反应和无反应情况。
④强化必须及时到位
当孩子对于指令反应正确时,家长必须及时强化,不然下次他就可能不会搭理你。
举例:呼唤孩子来饭桌吃饭,当孩子直接来到饭桌吃饭时,要立即给孩子进行口头表扬,此时可以奖励孩子喜欢的物品。
指令的注意事项
1、避免问“好不好,行不行,可以吗”
(指令就是指令,不是商量,需要用陈述句表达,有助于大人建立权威,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确当下要做好的事。)
2、指令需要简单明了不啰嗦,易于孩子理解
3、不重复指令
4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
给予指令的技巧
1、见缝插针,抓住时机
指令教学前期,为了锻炼孩子的配合度,要配合孩子的兴趣和动机,给予指令时,要看好时机,出手要快稳准。
2、指令语言要符合孩子能力,简单准确
不要给予超出孩子认知理解范围的指令。好比在孩子只会说123的年纪,给予孩子复杂的数字指令,那必然是没有反应的。
3、必要辅助
结合儿童的能力,给予指令之后,对于不精熟目标需要及时进行辅助,不同的目标行为,辅助方式也有不同,如肢体辅助、示范辅助、视觉辅助等。
4、量力而行
给予的指令,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,才可能会得到正确反应。
5、见好就收
一个指令完成,该强化就强化,不要再附加指令。
最后
很多家长在家庭作业中发指令时,大多情况下孩子都会选择忽视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者跑开,面对这种情况,其实很有可能是指令不对而导致的。
指令首先要自闭的孩子参与到指令的活动中,不是空洞的语言叙述。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验,感受,再对应指令,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你的指令,知道这个指令怎样去做。
而且这种体验式的指令活动不只限于一次而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去做,一边做,一边发号对应的指令,什么时候,理解了方可停止。
例如,训练“关门”这个指令时,我拉着他的手,去把门关上,边关门边说指令“关门”每天都会这样做几次,两三天下来,就已经做到只要听到“关门”孩子就会观察周围哪里有门,然后就去关门。
很多指令都是这样在活动和游戏中完成的,效果很好。所以,与孩子沟通时,一定要注意指令的给予方式,确保指令的有效和孩子能够及时理解。通过调整指令的复杂程度,注意指令的简洁统一,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,促进他的发展和成长!
/end
投稿人:小凡星无为中心心智融合组长周春晖、南陵中心心智融合组长方圆、芜湖中心心智融合组长周雨情
审核人:小凡星总部研发院心智融合督导熊才姣、牛晓凤、蒋明珠